天津园区招商网
园区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打响湿地保卫战

2010-11-09 09:13    发布者:冯盛    浏览:639
打响湿地保卫战

  深秋的七里海,5万余亩芦花无边无际。蓝天之下,一群群叫不出名字的水鸟鸣叫着消失在茫茫的苇荡里。


  当地人用10个“和平区”来形容七里海的辽阔,这片95平方公里的湿地从1992年起被列入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全市总体生态框架中,七里海湿地是“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着力打造“生态之城”的本市来说,这片距离市区只有30公里,天然、本土的湿地资源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近年来,宁河县累计投资10亿元,通水系、建苇海、修鸟岛、复生态,抢回失掉的湿地,实现生态“复活”,打了一场湿地保卫战。对于本市来说,完成这一城市命题,已经不仅仅是为湿地中野生物种构筑“救生圈”,更是为那些被钢筋水泥所困的城中人营造一个梦中的乐园。


  一


  曾经的七里海,有着两张不同的面孔。


  于增会,七里海核心区之外俵口乡人,由于长期对七里海的关注,退休后被聘为七里海管委会顾问。于增会更愿意和记者谈40年前的七里海,他常用“芦荡茫茫、碧水粼粼、百鸟云集”来形容,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激动。“在每年开春时,数万只天鹅铺天盖地,叫声从俵口一直传到4公里之外的兴坨,经常可以见到野兔、狐狸、貉子,野生鱼虾蟹更别提,多得是!这里的‘银鱼、紫蟹、芦苇草’是宁河的三件宝。”


  七里海湿地包括七里海、俵口、造甲、淮淀、潘庄等5个乡镇的20个村。七里海在人们心中曾是“鸟的乐园”、“生物的展览馆”。40年前,随着占地8平方公里潮白新河的开挖,加上人为的农耕,七里海的沼泽逐渐呈现萎缩之势。据宁河县提供的数字显示,在40余年的时间里,七里海总面积减少了60%,108平方公里的面积最少时只剩下45平方公里。


  此后,当地人提起它,总免不了一声长叹:“跟以前是没得比喽!”其实,没得比的不仅是看得见的鸟、鱼、蟹少了,还有由此产生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野生动植物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更令人痛心的是,张网捕鸟、偷挖贝壳土等破坏湿地生态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七里海正在一点点丧失。


  毋庸置疑,七里海已经达到某种极限,一场湿地保卫战刻不容缓。


  二


  泡泽棋布,苇荡如海。宁河县副县长张金明说,芦苇是七里海的魂,拯救湿地的第一战是从改造苇田开始的。


  七里海共有苇田5万余亩,虽然属于国家级保护区,但土地一直属于村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由农户分块承包。由于当地特有的风俗,地块之间用“风水堆子”(一溜土堆)作为分界,30年来,农户只管生产,不做养护,地块之间水系不通,使得大面积苇田出现退化,对于七里海这样的沼泽型湿地影响是致命的。


  2008年,宁河县尝试打破体制上的桎梏,将造甲城村的1万亩苇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以每亩高于常年近一倍的价格从村集体承包,投资800万元,统一对苇田进行水系疏通和改造,将新水源注入苇田,芦苇的生长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芦苇产量提高了一倍。同时,利用自然生长的鱼虾等生物饵料发展苇田养蟹,一度消失的动植物群落慢慢重建。按照这一思路,宁河县将逐步对剩下的4万余亩苇地进行流转,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七里海苇田割据的时代即将结束。


  5000亩烟波浩渺的兴海湖,现已建成鸟类自然保护区。张金明告诉记者,湖面远处的一片小黑点是为鸟类栖息生存而修建的鸟岛,在上面搭建了鸟巢、栖息架,七里海是东南亚-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这4个占地50亩的岛屿吸引了大量野生鸟类。


  作为沼泽型湿地,七里海面临的另一大困境,就是水资源短缺。宁河县连续3年从上游调水,对潮白河进行清淤拓宽,储水量由500万立方米提升至3500万立方米,开挖大量蓄水深槽,并疏通数千条纵横交错的网络沟渠,为湿地补充了大量水源,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的困扰,仅此一项投资就达到6亿元。


  七里海是个植物园,张金明说,野生植物共有41科153种,占天津滨海地区湿地植物的93%,但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有些物种已濒临灭绝。如何使这些原生物种得以保留?宁河县建设了175亩的生态恢复试验园,一个荷花塘、两条野生植物带、三个陆生植物岛、四片水生植物区,牵牛花、益母草、马齿苋、小蓟等130余种原生野生植物落户,繁育成功后将在整个湿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一些土生土长的七里海人有了全新的感触,不少人对记者说:苇子壮了,鸟儿多了,河蟹鱼虾也肥了,记忆中的七里海似乎又回来了。


  三


  有两种观点,对七里海的保护各执一词。其争论的焦点就是,七里海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作为国家级保护区,七里海应不应该开发?一种声音坚持绝对的保护,而另外一种是以保护为前提的适当利用。


  按照国家级保护区的划分,七里海湿地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不同的层次。实际上,除了核心区之外,七里海的缓冲区和实验区长期受农耕文化影响,已并非原生态湿地。张金明说,“七里海的模式,是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就是要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有些保护是在做加法,而有些却必须做减法。在核心区,56平方公里的湿地开始得到最严格的保护,目标是完成生态移民,恢复到无人区的原始状态,“水流进来,人走出去”成为七里海湿地休养生息的必然选择。


  在缓冲区和实验区,本着开发即修复的原则,将七里海打造成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生态湿地和科普湿地。按照七里海生态发展规划,一个投资8000万元的8公里景观带正在建设之中,将七里海的优美风光微缩再现,项目完工后,野大豆、芦苇、蒲蓬、稗草等180多种野生植物供游人尽情观赏,还会引进200余种野生动物,一方面实现了在核心区零破坏的前提下开发了生态游,同时,还具有泄洪、滞洪等抵御旱涝自然灾害、调节小区域气候的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0 顶一下
标签: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评论总数:0

网友评论

电话:
022-58691068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工业园
网址:
电话咨询
400-168-601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选址
  • 土地厂房咨询
  • 融资贴息扶持
  • 其他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