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南开区增加值预计实现162亿元,年均增长率21.1% ■ 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7亿元,年均增长率21.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43亿元,年均增长率16.9%
开栏语:2010年渐行渐远,我们将走过“十一五”,走进“十二五”。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南开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委全会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在真抓实干中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前进,在经受考验中提高,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从本期开始,《天津日报·南开时讯》将在重要版面开设《辉煌“十一五”》专栏,分多次全面反映南开区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关注民计民生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和成功经验,激励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再接再厉,为南开区“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大跨越发展再立新功。
五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区域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呈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一五”期间,南开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第三阶段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南开区增加值预计实现16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率21.1%;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7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倍,年均增长率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率16.9%。
“十一五”期间,南开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稳定骨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50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5%。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77.9%调整到8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科技企业充满活力,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仪器仪表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连续8年保持全市第一,GDP综合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3亿元,拉动了服务业载体建设。商务楼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全区拥有纳税亿元楼宇1家、千万元楼宇5家、百万元楼宇20余家。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现有和在建商务商业楼宇达120余处,总建筑面积达430万平方米,为发展楼宇经济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南开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精心编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服务业等多领域发展规划,用规划推动选商引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六区三带”功能布局的基本形成。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的古文化街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特色商业街;天后宫、文庙、庄王府等文物古迹得到整体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老城津韵”旅游板块成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建成七向街、河床酒吧街等一批高档商业设施,初步形成商旅文相融合的新型业态。海光寺·西南角商业商务区建成环球置地广场、数码港大厦等商务设施,吸引深圳发展银行、华一(台湾)银行、太平保险等金融企业地区总部落户,形成区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开科技园科技产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以软件开发、工程和建筑设计、信息咨询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业长足发展。建成万兆·慧谷大厦、农科大厦等一批高档科技楼宇和科技“园中园”,形成天津市重要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聚集区。生产资料物流、都市工业区完成新南马路五金城一期工程,吸引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五金机电品牌产品的进驻,地区影响力初步显现。启动天津光电子产业园建设,都市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都市旅游商贸区整修改造水上公园风景区,拉动了周边地区商贸服务业更趋繁荣。建成上谷商业街、水上北道餐饮街,形成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旅游商贸聚集区。健身会展商务区提升改造南翠屏公园风景区,建成奥体中心等现代化体育会展设施和时代奥城商业广场、奥城欧式风情街等具有现代都市特色的餐饮、购物、娱乐、健身、休闲设施,形成商务商业、休闲健身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服务业聚集区。南马路—黄河道标志路沿线的虹畔馨苑、金盛广场、铜锣湾商业广场,仁恒海河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正在建设中,逐步形成商务商业综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带。科技贸易街汇聚赛博数码广场、百脑汇、颐高数码广场、荣华时代广场等科技电子产品专业卖场,形成以IT产品交易、技术展示于一体的科技贸易服务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