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静海县中旺镇港里村村民刘效江在自家的玉米地中发现了虫害,他按照“入户谈心服务卡”上的电话号码拨通了村里的“入户干部”静海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工会主席张绍华的电话。接到求助电话,张绍华马上带着专家来到了田间地头,经诊断虫害是玉米螟。在张绍华的协调下,种植业发展中心转天就免费为村里提供了10台机动农药喷雾器,为全镇提供了400公斤农药,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有问题找‘入户干部’谈,有困难找‘入户干部’协调解决。”与刘效江一样,静海县的农民群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就在咱身边。”
群众这种感受来源于全县正在开展的党员干部“入户谈心服务”活动。静海县把这项活动作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有效载体,不断拓展谈心服务内容,丰富谈心服务形式,带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103个单位1000余名机关干部,入户走访48977户。共征求到意见建议和问题1586件,累计解决问题970件,为村街、群众办好事实事445件,累计帮扶资金192.4万元。全县1305名机关干部与1382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走访慰问困难群众734户,提供帮扶资金23.8万元。
什么是“入户谈心服务”,“入户谈心服务”的内容有哪些、怎样开展,如何确保“入户谈心服务”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让我们了解一下静海县的具体做法。
明确八项任务
和群众面对面谈心交心
“入户谈心服务”就是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街农户,通过和群众面对面谈心交心,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帮扶困难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使机关融入农村、干部融入群众。
具体要做到“八个一”:确定一个访谈月,每年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访谈,收集社情民意;化解一批矛盾隐患,及早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每年至少为村街和群众办一至两件实事好事;帮扶一批困难群众,乡镇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帮扶1户困难群众,尽快解困脱贫;找准一个致富项目,帮助村街理清发展思路,帮资金、帮信息、帮技术,积极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协助乡镇村街配齐建强两委班子,健全建好配套组织,引导村“两委”干部干事成事;落实一批制度规定,指导帮助村街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推进《静海县村级组织工作制度(暂行)》的规范落实;培养一批后备干部,按照“一职一备”的原则,从农村实用人才、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夯实村级干部储备。
“联、包、驻”
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
静海县的“入户谈心服务”活动重点突出县级“联”、县直“包”、乡镇“驻”三个层次。“联”就是县级领导联村。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村街,由县级领导和联络员、乡镇副职领导干部组成谈心服务组,定期到村进行一次入户谈心。
大邱庄镇丁家房子村是静海县人民法院院长崔悦平的联系村,他带领法院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法官,围绕“稳定、民生、发展”等问题,入村入户开展谈心服务活动。针对村民反映的吃水难、村容村貌差、村公益设施缺乏等问题,崔悦平协调相关企业出资7万元为该村新打机井一眼,完善自来水配套设施,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法院出资3万元帮助村里2户特困家庭修缮房屋,并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组织精干力量帮助村清理债权债务,为该村追讨欠款17万元;在村里建立了“便民法庭”,把法庭开到农民身边,做到解决纠纷不出村、不误农时,方便群众。今年以来,共解决民事纠纷2起,解释涉及法律问题4条,取得了良好效果。
“包”就是县直部门包村。每个县直部门包一个村街、一个社区,组成谈心服务组,主要领导带队,每年对所包村街村民户、社区居民户和离退休干部户普遍谈心一遍。
静海县林海示范区管委会“包”台头镇民生村,利用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在设施农业上大做文章,完善西瓜专业合作社,实行规范性经营,在该村已有400亩冷棚的基础上,请专家详细规划设计了新的1000亩温室大棚,建成后不仅使该村的西瓜种植产量翻番,而且西瓜的上市时间提前一到二个月,提高产出效益。
“驻”就是乡镇干部驻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谈心服务组,驻村开展工作,每年入户走访一遍。
实行一卡一册 畅通联系服务渠道
想办法、出实招,静海县在畅通“入户谈心服务”的渠道上下了一番功夫。
各单位按照县委要求,统一制作了“入户谈心服务卡”,将本单位谈心服务组成员、服务热线、服务事项、服务承诺,以及县入户谈心服务活动办公室联系电话,以“服务卡”的形式,印发给所包村街农户和社区居民。
在“访谈月”集中入户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行“机关干部接待日”制度,谈心服务组每周三在村街、社区党员活动室接待群众来访,解答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谈心服务热线随时接受群众求助和反映问题,畅通群众与党员干部的联系沟通,增强谈心服务活动的时效性。
坚持普遍访谈与重点访谈相结合,做到八个必进必谈,即:村街“两委”班子成员户必进必谈;老党员、老干部户必进必谈;党员户和村民代表户必进必谈;困难户必进必谈;农村实用人才户必进必谈;先富群体户必进必谈;县乡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户必进必谈;有意见、有矛盾的重点农户必进必谈。
静海县县委统一印制了《静海县机关党员干部入户谈心服务手册》,各单位入户谈心服务工作组每月列出工作内容及措施,认真做好访谈全程记录和帮扶活动纪实记录,建立工作台账。
健全四项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意见征求上来,问题汇总上来,关键是能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静海县在“入户谈心服务”运行监督机制上做足文章,形成了“入户谈心服务”的长效机制。
挂牌销号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解决一项,销号一项。
限时回访反馈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落实情况,15日内进行回访,能解决的尽快落实,一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讲明原因。
工作推动督查制。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县入户谈心服务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指导、推动和检查,不定期对各单位入户谈心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交流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群众监督考评制。每年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了解群众对谈心服务活动的满意程度,测评情况将向全县通报。年终对各单位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将满意度测评和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提拔任用、评比表彰挂钩。
由以前的群众“上访”,转变为现在党员干部定期“家访”、“接访”。凝民心、聚民气,和谐稳定的氛围为静海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点评:
“入户谈心服务”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干部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反映情况有渠道、诉求有回应,对党委、政府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入户谈心服务”探索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新途径。坚持把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作为重点,边访谈、边解决问题,化解各类矛盾,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入户谈心服务”创建了汇集民智、凝聚民力的新载体。通过入户谈心,最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县委认真研究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单位、各村街分别修订工作规划、年度计划,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入户谈心服务”搭建了锤炼作风、锻炼干部的新平台。机关党员干部走下去,了解群众疾苦,在一线解决问题、调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办事程序,强化便民措施。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参加入户访谈,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