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在小区生活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居民的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根本,河北区内的许多社区居民积极自治,形成了“小区是我家,自己来当家”的局面。不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服务才是社区管理的根源,文化才是社区管理的灵魂。
多年来,河北区社区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瓶颈。过去,河北区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大部分面积狭小,个别居委会条件简陋,有的还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平房和活动板房,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这样的条件连基本的办公需要都不能达到,更不能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和服务的场所,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更是无从着手。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带动和谐社区建设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下大力量加快建设社区硬件设施。同时,充分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协调开发商、建筑商自觉落实配套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这是河北区社区建设的重要思路。不少社区中心设有开放式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老年人生活服务室、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社区救助站、慈善爱心超市、多功能活动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室等,把社区就业、社区社会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活动等政府九大类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同时,社区有了读书阅览室、手工艺编织室、舞蹈排练室、唱歌室、聊天室、健身室等,为居民参与活动,互助服务提供了场所,社区居民在相互交流和参与活动中实现自治,相互帮助,融洽了关系,促进了邻里和谐。也为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平台,使广大志愿者凝聚在社区、扎根在社区,在邻里互助、义务服务、扶贫帮困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志愿活动。
三年来,河北区通过“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部门出一点,配套建设还一点,旧楼改造补一点,社区成员单位赞助一点,国家市里争取一点”的原则,筹资近亿元资金,用于社区居委会服务用房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用房建设。河北区社区硬件设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区101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从改造前的118平方米,提高到220平方米,增加了86.4%;建成38个集社区“一站式服务”、养老医疗、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建成3个街级社区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街级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742平方米;实施10个街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和提升。通过打造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载体和平台,打牢了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实现五个新突破。
做好社区生活服务,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社区服务中心是一个原点,也是社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的一个支点。依托这个支点,社区居委会组织驻社区单位联手为居民群众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缩小服务半径,提升服务功能。
据了解,河北区政府一直以坚持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头等大事。整修旧楼区239.9万平方米,小区绿化32万平方米,改造里巷道路131片、116.7万平方米,积改造水点92片,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施了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提升和布局调整,社区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就近就诊;采取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办法,打造10分钟生活圈,初步形成“一区五街十三个商业中心”社区服务格局;新建了王串场等6个大型标准化菜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百姓生活。从居民需求出发,在基础环境、社区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
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服务资源,与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等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社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居民不出社区,在10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缩小了服务半径,满足了居民需求,提升了服务功能。例如,江都路街如皋里社区,通过“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利用社区“日间照料室”,集体关照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日间需要照料的老人白天的生活,并为老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使老人们享受到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河北区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实现了市场化服务的新突破。鼓励社区居委会因地制宜,寻求融资途径,引进或兴办社区为民有偿服务实体,如家政服务、物业服务、邮政服务、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等。河北区残联在丹江里社区建立了特奥园和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为残疾人服务达到了高境界。丹江里社区有80位残疾人,他们在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得到很好的照料。同时,他们还与河北区智障学校的专业老师、社区医院的大夫签订合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残疾人逐人建立了康复训练档案,分批开展了智障残疾人手工编织、绣花、文化补习、电脑培训、语言训练等专业技能辅导的培训班。许多残疾人,通过参加手工编织的培训后,深深地爱上了编织这一行,掌握了编织的一技之长,她们编织的首饰盒、各式各样的拖鞋和十字绣别具一格。起初只送给亲戚朋友,现在有专人收购,实现了自食其力。
做好居民社区自治,打造“和谐社区美丽家园”
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实现居民自治提供了平台,居民实行社区自治,打造出和谐社区美丽家园。河北区江都路街如皋里、新开河街安定里社区首次尝试了换届“海选”工作,在2009年社区居委会“双换届”中,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通过选举产生。
同时,河北区政府鼓励有条件社区自治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 管理模式。针对部分小区物业撤出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于社区规模较小、人员构成简单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指导居民选举业主管理委员会,并外聘保安、保洁等服务人员,实行自治管理、自我服务。
河北区金田花园小区,在物业公司撤走后,经过居民投票选举出来七名热心的居民,形成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开始小区自治。财务公开受到居民们的监督,账目和余额每个季度公布一次,聘请保安、保洁员等都要在小区的布告栏上公示,小区任何人都可以查账,业委会的7个成员不拿一分钱报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区安装了报警系统、固定车棚,物业费由原来的收缴率70%增长到现在的98%……。走进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田花园小区,感受着宁静的田园风情。如果不是知道,任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并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者完全是由居民选出的业主委员会。
河北区致力要建立成为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民间组织为依托,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组织体制,使和谐社区建设扎根社区、开花结果。
做好居民社区文化 打造“温馨住家快乐生活”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之魂,河北区大力投入以特色文化为主线,以营造和谐家园为目标,积极探索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推动和谐的社区建设新途径。河北区福嘉园社区建立了400余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厅,兼具文艺排练厅等多项功能;在便民服务区开辟了文化长廊,用漫画、剪贴画、十字绣、中国结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宣传了廉政文化和民族团结知识;与河北区图书馆合作建立了我区第一家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达到3000册,方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全区各社区为促进楼栋邻里和谐,从2007年起就将创建特色楼门纳入了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艺术楼门、以德育子楼门、共建奉献楼门、养绿亮净楼门、平安关爱楼门、环保公益楼门、求知乐学楼门、勤俭和睦楼门、亲情互助楼门、明理诚信楼门等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居民所居住的亲情互助楼门形成了楼内居民总动员,户户动手,层层制作悬挂展牌,合力使楼门亮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整个楼内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充满了和谐的氛围。特色楼门建设产生了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又促进和深化了楼门建设。通过楼门建设活动的开展,家庭和美、人际和睦、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进入家庭,深入人心;提高了居民素质,提升了文化品位,改善了生活环境,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居民们说,社区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开展楼门文化、楼层文化。你是居民,我也是居民,大家共同来管理小区,都来为小区的建设出力,这样住着才能更加舒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