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平区委、区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2011年20项民心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和平区2011年20项民心工程包含了64个子项目,主要内容如下:(一)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畅园定向安置房项目主体竣工。完成9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修缮。消除全区“五类”非公产普通住宅危房。(二)加强劳动就业保障。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组织好劳动者技能培训。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安置动态为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三)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启动五大道部分居民住宅集中供热工程。改造自来水户内管网30片、全面完成高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增燃气用户1500户。建设紫阳里等2座35千伏变电站。(四)搞好市容环境整治。综合整修泰安道地区和长沙路等20条道路。提升改造连壁里等25个社区30片旧楼小区综合环境。新建、提升改造绿地2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垂直绿化和庭院绿化。(五)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新建1座、重建提升4座公厕,更新2座移动公厕。建成环卫车辆专用停车场,增配一批环卫设备。更新垃圾箱桶2200个、果皮箱1000个。做好清融雪和居民区防病除害工作。(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新建110指挥中心,整合公安、市容、社区等视频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覆盖全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强和平路、滨江道等繁华地区管理。(七)缓解市民出行困难。建设食品街、紫阳里等3座停车楼。加强停车秩序管理,重点治理繁华地区道路两侧停车,规范停车场(点)。在20个路口安装34处“电子警察”和交通监控设备。完善道路交通信号、指示牌等设施。(八)搞好生态环境监控。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安静、细胞”工程。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1%。继续开展创建市级安静小区、绿色社区活动,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九)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定期公布检查检测结果。严厉打击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十)改善群众购物环境。新建、提升改造3个菜市场,全面加强菜市场标准化管理,配置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新建、改造提升20个放心早点店。(十一)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建成市民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继续创建18个“和谐稳定、干净整洁”社区,使全区70%以上的社区达到创建标准,建成6个精品示范小区。提升8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十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模式。筹建1所老年日托所,提升改造8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提升居家养老呼叫中心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为孤老、独居等6类老年人免费体检。(十三)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二元三级”长效救助机制,继续开展15项专题救助活动。加强助学、助医、助困、助老4个专项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无丧葬费居民基本丧葬补助制度。(十四)关爱残疾人生活。残疾人特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对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服务。扩大残疾学生和享受低保或解困卡的残疾人子女享受助学金的范围和标准。(十五)推进优质教育发展。建成南市模范小学和昆明路小学主校区,解决好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新建1所幼儿园,扩建第十一幼儿园。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十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扩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健康社区行”活动,继续开展23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医指通”项目实施,缓解群众挂号难、就医难。(十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五大道博物馆、南市小剧场等文化设施。开展“学红歌、唱红歌、做红歌传人”群众歌咏活动,举办第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第二十四届“和平之春”艺术节和第二十五届“和平纳凉晚会”、第八届中国·天津五大道旅游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十八)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举行和平区第七届全民运动会。组织第三届“和平杯”乒乓球大赛等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为社区群众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活动。对社区健身器材定期维护。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十九)健全法律服务保障。创新法律援助制度,拓宽法律援助渠道,重点做好为低保户、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组织律师深入社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律师参与率达到80%以上,社区覆盖面达到100%。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促进和谐稳定。(二十)深化平安城区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强化高层建筑、老旧居民区及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和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督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