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园区招商网
园区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天津东丽:向科技要生产力 打造创新型城区

2011-04-03 13:03    发布者:余星    浏览:594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东丽区加快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已成为东丽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迫切需求和关键所在

  作为天津市的重要经济区,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东丽区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下大力气建设创新型城区。短短几年,东丽区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等称号,成功通过国家级孵化器认定并授牌。目前,该区业已成为天津市唯一一个同时获得这四项国家级荣誉的区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东丽区加快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已成为东丽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迫切需求和关键所在。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张有会。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强力发展科技企业
  科技日报: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东丽区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张有会:
  多年来,东丽区一直着力推进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企业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我区优势特色产业,与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新型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形成产业化。
  具体而言,我区通过技术、项目需求对接等方式,积极培育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到2010年达到55家,一年增加了34家;积极征集科技企业技术、项目需求,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已征集科技成果700余项;积极开展科技考察活动,共走访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55家。重点开展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滨海产学研基地工作。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三项重点产学研项目已确定落户东丽,分别是“电液伺服仿真及试验系统”、“电气自动化动态无功率补偿”和“光学目标仿真及测试技术”项目。
  其中,“电气自动化动态无功率补偿”项目已于2009年11月15日,由东丽区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威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该项目占地100亩,计划投资2亿元,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7000万元。
  我区还以天津科技大学为试点,搭建“委区校企”合作平台。深入推动天津科技大学与东丽区春发食品配料、方大禽业公司、宽达水产公司、宜垦农业制品公司和傲绿农副产品等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使科技大学与东丽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由点对点发展到面对面,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大顺园林集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已就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建设中花卉新品种研发、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大顺园林集团与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合作,开创了国内民营花卉企业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的先河,提升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为将园区建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知名高档花卉研发、生产、集散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科技日报:
  目前,天津市正在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是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张有会:
  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市动员大会后,东丽区立即召开千人动员大会,会上专门印发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小巨人成长计划、若干政策及工作方案等四个指导性文件。
  目前,我区已根据天津市动员大会及市若干意见精神及时调整了东丽区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了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专项规划。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已搭建完成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天使投资三个科技投融资平台。同时,在圆满完成5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基础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超额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科技日报
  :取得这些成效,采取的做法是什么?
  张有会:
  一是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区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推动组。街乡及经济功能区同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七个街乡及有关部门抽调年轻干部集中办公,形成了15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区委组织部下发了《东丽区关于在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加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至少引进一个科技型企业。如今我区已掀起领导干部领办、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潮。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给力、群众响应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有8位区级领导领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注册并投入建设。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要自加压力,将市政府下达的投入5个亿、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的任务,提高到投入10个亿,“十二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发展到2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同时要求,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并按三年完成任务的要求,对街乡及经济功能区下达了任务指标。今年1月份,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达到850万元,支持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项目。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对街乡及经济功能区科技载体建设的指导和督查力度。针对土地供应不足的现状,从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和高端产业高地的高度,提出加快载体建设的明确任务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已达13家,市级技术工程中心2家,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推荐国家特色产业化基地2个、市级高新区2个,具备了打造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的基础。
  五是加速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即搭建了三个科技投融资平台。天使资金2011年安排预算1亿元。设立东丽区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先期启动资金5000万元已到位。通过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易邦创展公司合作,引进设立了一支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亿元。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立了投融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引进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10个中介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
  六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调整招商引资思路,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建立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在大学建立创业苗圃、与大学合作建设创业基地等形式,开创科技招商新局面。加大综合类和专业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项目引进力度。自市动员大会后,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新企业已有23家,正在洽谈引进的企业有25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日报
  :东丽区作为一个天津市重要的经济区,承载着加快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东丽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有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区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也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东丽区不断转变科技管理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以2009年为例,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125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2069万元。申报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共有4个项目被列为天津市第三批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且4个项目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累计总投资15.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88亿元,预期实现产值61亿元。东丽区在2009年共取得市级科技成果68项,获得200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514.8万元。申请专利1379件,创历史新高,居天津市第二位。
  具体来说,东丽区一直是以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逐步提高科技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如,天津永昌焊丝有限公司作为
  一家经营各种焊接材料制造、加工、批发兼零售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自保护药芯焊丝JC-30产品,作为全国首创的焊接产品,被天津市科委和中石油工程建设协会联合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7年,该企业JCTD-33钢轨对接自保护药芯焊丝研制成功,被定为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在国际上属创新产品、前沿科技。它的成功研制,取代了现行的铝热焊,掀起了钢轨焊接的一场革命;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动物疫苗、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家禽耐热保护剂活疫苗解决了困扰家禽养殖业疫苗多年的“冷链运输问题”,而成本仅为国外的一半,打破了跨国公司20多年来对该技术的垄断,取得了4个国家新兽药证书。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区正在不断加大对高新认定企业的培育力度,对筛选出的计划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悉心指导。目前,业已深入走访天津永昌焊丝有限公司、天津市红日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跟踪指导。令人欣慰的是,截至2010年,我区已有3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销售收入686863万元,研发投入49067万元,净利润90752万元,上缴税金83307万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创新品牌,也有力地推动了东丽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
  科技日报
  :要使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使东丽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速度更快,后劲更足,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撑?
  张有会
  :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与商业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鼓励和支持商业金融、创业投资、社会资本等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以天使资金、创投资金、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等为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提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要继续加快提升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加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撑体系,优化科技服务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要素有效互动。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规划与建设,逐渐形成符合东丽产业发展需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鼓励各街乡园区创建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引导现有中介服务机构转型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完善东丽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管理咨询、培训交流、接受委托等职能,鼓励利用高校技术、人才、实验等智力资源和回国留学人员掌握的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搭建专利储备交易平台,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实现资源、信息的集成互补。
  第三,着力加快构筑创新人才聚集地。要继续深化“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扩宽引才引智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要加大科技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若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方式,通过开展院士企业行、博士企业行等专项活动,增强企业与高层次科技人才相互了解,创造合作机会。加强科技企业技术团队建设,强化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人才载体功能,营造有利于集聚吸纳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环境。要建立健全企业家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用足用好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着力构筑拴心留人的环境,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为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研究在东丽湖等地区筹建高档人才社区,在创业资金、办公场所、资金担保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大力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构筑创新人才聚集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科技日报
  :国务院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我国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作为一个高端产业密集区,产业在建设创新型城区进程中的定位是什么?
  张有会
  :目前,我区已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大战略,确立了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信息网络、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集约发展、高效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业兴则民富,业强则区强。我区三级干部会议已提出“三四五六”发展计划,指出:从2009年到2013年,用四年的时间,使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高效益。工业“两区四园”按照市级示范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力争在4年内完成5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建成新兴产业聚集区。
  具体而言,目前,东丽区正在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了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新格局。另外,我区已拥有民用航空、半导体照明和重型装备制造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东丽开发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华明工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低碳产业基地,军粮城工业园正积极筹建“天津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东丽区将继续充分利用这些载体优势,多层次多渠道推进科技合作和交流,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发挥集群效应,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科技日报
  :今后东丽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是什么?
  张有会
  :目前,我区有以中国一重、北车、兵器集团、赛瑞机器、康库得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有以海特总部基地、贵航精工、飞机标准件国产化生产线等项目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有以山东鲁电、山东冶金设计院、新濠LED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有以瑞普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有以华侨城文化旅游、恒大温泉会议中心、运盛总部基地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有以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华明示范镇复垦设施农业园区为龙头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在此基础上,下一步东丽区将按照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具体而言:
  首先,注重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坚持第一产业在调高调优上下功夫,高水平大规模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加快推进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区、天津北方生态园林产业园区、华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天津滨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二产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科学制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改技措,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第三产业在加快发展上下功夫,抓紧实施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大力发展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旅游、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水平。
  第二,注重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协调。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区域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关键,建立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协调运转的产业系统,对于东丽发展尤为重要。立足于打造“中国航空城—天津东丽”品牌,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逐步形成以航天制造、航空物流、文化创意、临空商贸为重点的航空产业集群,将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继续推进其他优势产业发展,加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形成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
  第三,注重上下游产业发展协调。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条是现代城市产业的标志之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聚集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全面考量东丽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在注重发展核心产业的同时,加快产业链建设,构建融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结算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数字东丽
  2000家
  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要自加压力,将市政府下达的投入5个亿、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的任务,提高到投入10个亿,“十二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发展到2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
  850万元
  今年1月份,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达到850万元,支持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项目。
  13家
  截至目前,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已达13家,市级技术工程中心2家,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推荐国家特色产业化基地2个、市级高新区2个,具备了打造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的基础。
  1379件
  获得200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514.8万元。申请专利1379件,创历史新高,居天津市第二位。
  83307万元
  有3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销售收入686863万元,研发投入49067万元,净利润90752万元,上缴税金83307万元。
  127家
  已搭建完成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天使投资三个科技投融资平台。同时,在圆满完成5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基础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超额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0 顶一下
标签: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评论总数:0

网友评论

电话咨询
400-168-601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选址
  • 土地厂房咨询
  • 融资贴息扶持
  • 其他投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