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天津发展的更高目标,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当前,西青区发展的劲头很足,全区上下都在认真研究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而重点工作是西青区集聚能量、释放能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为了在全区营造大发展、快发展的舆论氛围,《天津日报?聚焦西青》从本期开设《集聚释放能量实现跨越发展——西青区重点工作系列报道》栏目,重点报道全区经济、文化、民计民生、党建、城建等各项工作的突出经验、成果。今天,我们首先推出来自西青区工业战线上的报道,以飨读者。
500亩土地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个亿,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作为西青区今年20个重点项目之一,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在全部建成并完成招商后,将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今年以来,西青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全力打造专业性工业园,抢占招商引资制高点。目前,该区正在运作、建设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中北高科技产业园、李七庄天祥数码城等七个专业性园区。其中,部分园区已达到招商条件,并吸引了不少高科技企业入驻。
近年来,西青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正确判断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资金流向,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升级招商引资理念。自2002年至今,该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现了多次思路转变。一是由分散招商向集中招商转变,引导九个街镇建起了各自的工业园区,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无序乱占问题,使企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现象得到了杜绝;二是由集中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引导九个街镇和西青经济开发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形成了“一区两园五个密集区”的产业布局,优化了资源配置,发挥出集聚效应。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青区目前虽已形成“一区两园五个密集区”的产业布局,但就放大企业集群效应,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而言,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使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西青区对投资强度、容积率和投入产出比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作为吸引资金的几个重要依据。同时,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也为西青区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为此,西青区提出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的商路,按照“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招商模式,建设专业性工业园,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真正实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打造出区域竞争力。
据西青区工业经委主任孟宪乐介绍,专业性工业园是一种“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的新型招商引资理念,也就是说吸引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在本区落户,通过以商招商的模式,由他们进行辅助招商,从而拓宽了招商引资渠道,延伸了产业链,在工业发展上实现了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据了解,西青区在建设专业性工业园方面,已走在了全市区县前列,目前已引进、洽谈、建设了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内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汽车产业孵化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风力发电产业基地)、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以及李七庄天祥数码城等七个专业性工业区。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汽车产业孵化基地已见雏形,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已于近期开工,风力发电产业基地近期也将启动。这些专业性工业园区的建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了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极大地加快了西青区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的步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