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芦绣、风格质朴的秸秆制品、活灵活现的艺术剪纸,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手工”成了颇受追捧的工艺品,打开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市场。宁河县手工编织业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转型升级,全部实现了订单生产,初步形成“1个中心、30个基地”,“一个基地,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带动1.8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
宁河县整合全县手工编织资源,建成了芦绣等30个编织基地,并将城镇待业妇女纳入进来,14个乡镇建立了妇女手工编织分中心和示范点。采取能人带动、公司辐射等方式组织松散型和集约型生产,一手抓创意、一手抓营销,做到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网络。该县将手工编织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结合,研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七里海四季风光、植物、飞禽、水产等系列产品,以及传说、民俗等主题作品。同时,还不断拓宽产品形式,打出了芦绣、泥陶、根雕、剪纸等多个品牌。此外,还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对传统工艺的收集、整理和传承,目前正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艺美院等院校积极接触,采取引进专利、人才培训、合营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整体上档升级。
为扶持更多妇女进入手工编织行业,宁河县对有创业欲望、缺乏启动资金的个人及组织进行重点帮扶,在贷款额度、期限上给予优先,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针对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举办技能培训,对初学者包教包会、熟练工冒尖拔高,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妇女近万人次。在硬件上,投资830万元建成2400平方米的宁河县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中心和300多平方米培训展示大厅,集产品研发、业务洽谈、办公联系、成果展示、管理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拉动了全县手工编织业创新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