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来讲,往往既有着曾经辉煌的过去,又有种种原因积留的沉重包袱。抖落昔日的荣耀光环,卸下历史的重负,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闯出一条适宜自我发展的新路,这是老城区共同面对的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红桥区是天津市的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工商业载体面积相对较少,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城市改造拆迁力度的加大,原有实体企业大量外迁,经营载体面积大为“缩水”,而一些服务业大项目又在建设之中,效益尚未显现。有资料表明:全区15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是工商经营载体。区域面积小,工商业载体少,特色产业不突出,财政实力不强,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摆在红桥区决策者面前一道沉甸甸的考题。在当前条件下,如何摆脱羁绊突破重围走出发展瓶颈,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红桥人很快找到答案——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红桥才能迎来更为广阔的驰骋空间,这也是老城区“凤凰涅槃”、完美转身的唯一出路。
红桥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展的“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多次深入基层、企业,就如何加快红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调研,围绕如何推动红桥“促转变”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这是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而所有讨论谋划的焦点,不再是经济发展方式“要不要转”的问题,而是“转什么,怎么转,如何加快转”的问题。大家形成共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找到发力点和突破口。区委书记赵建国指出:“红桥区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要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关键是把产业调优、调新、调强。”
按照市委提出的“解难题是前提,促转变是核心,上水平是目的”的工作要求,红桥区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核心,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坚持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充分挖掘现有载体资源潜力,通过开展抓管理模式创新、抓服务业结构调整、抓产业优化升级,三箭齐发,攻破发展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凸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5%,实现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7%,超过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近7000万元,增速明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8%,超过2006、2007两年之和7亿多元。
一、抓管理调业态 “聚宝盆”重放光彩
——抓管理模式创新,调整经营业态,让大胡同商贸区这个商业聚宝盆重新焕发活力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大胡同商贸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面对天津市场,更是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成为创造财富的“金摇篮”。大胡同商贸区作为红桥区重要的经济存量,现有经营商铺8000余户,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高峰客流量近30万人次。但前些年,由于这个地区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税赋不均、管理失严,偷漏税情况比较严重。
针对这些情况,红桥区及时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着手深度开发大胡同商贸区,对该地区重新进行定位,加快打造大胡同商贸物流集散功能区步伐。红桥区理顺了该地区的管理体制,强化综合管理力度,组建了“四统一”的联合执法队,把强化对该地区税收征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该地区实行公平税赋,同时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提升市场档次,规范完善了商贸区各项管理和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极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经营环境和购物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一些同行业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时,大胡同商贸区仍然逆势而上,保持了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大胡同商贸区仍旧经济总量始终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交易量与税收贡献量同步上升。2007年实现税收4100万元,2008年翻了一番,2009年则突破了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态势良好,还要再创新高。
按照天津市“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红桥区结合大胡同商贸区作为天津商业发祥地的历史特点,充分发挥这一地区商业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商旅文结合,逐步进行提升改造,调整大胡同商贸区的经营内容、商业业态、经营模式等,有针对性地引进商业项目帮助调整区域的商业结构,促进商贸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大胡同的商业繁华。
一是提高档次,提升业态。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通过税费调整等调控形式,让低品质经营逐步退出市场,鼓励、扶持名品牌、有实力名厂家入驻市场。同时加大批发规模,发展物流经营,使市场向高品位、名品牌,做批发、搞物流发展,实现经营档次的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整体形象和经营档次。为了改变大胡同在人们心目中“中低档商品聚集”的形象,在扩大批发业规模的同时,大胡同商贸区狠抓提高经营档次,引进了耐克、阿迪达斯、乔丹、彪马和李宁、波司登、雪中飞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实现了经营的品牌化、高档化。现在,“大胡同”这个品牌逐步成为时尚、现代、繁华的代表,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中高端消费群体到此购物。二是扩大品种,专业化发展。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和聚集度是推动商贸区发展的重要途径。红桥区通过科学规划、细分市场、找准定位、整合资源等有效措施,在商贸区内打造了服饰、日用品、儿童用品和电子产品四大类专业市场,规模最大的经营面积近9万平方米,最小的也超过1万平方米,具体又细分为服装、鞋类、饰品、化妆品、通讯用品、数码产品、文化用品、玩具、轻纺产品等九小类市场。通过加快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实现了经营档次和经营品种的多样化,方便消费者购物。目前,大胡同商贸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分行划市、错位经营的大规模商业群落,市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凸现了互补共赢的特色。三是加快外环境治理,打造诚信大胡同。通过宣传教育和强化管理,使经营者认识到:诚信与服务,是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构建诚信和谐市场,营造无忧消费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大胡同商贸区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强所属各大市场内商户和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营造和谐的经营购物环境,提升经营可信度和市场美誉度,使商贸区广大经营者进一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遵纪守法,杜绝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使诚信经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从而促进商贸区持续、良好、健康的发展。闻名遐迩的大胡同市场形象得以进一步提升,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吸引来如潮人流,企业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今年大胡同商贸区还将推动万隆、天奕、大胡同集团等市场创建国家A级市场,引导商贸区实行电子商务,推进电子经营模式,拓展经营理念,创造多元化经营方式,提升和扩大经营模式,提高商贸区经济价值,拓展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空间。通过外部环境治理、经营策略调整、市场深度开发等举措,继续在加强服务、强化管理、完善机制、不断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成一个现代商贸中心,规划建设中高档商品专业批发性商贸楼宇等一批商务商贸设施,打造天津市独具批发和零售功能、配套完善、交通顺畅的集商贸、物流、商务于一体,以小商品集散和现代物流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物流型商贸集散功能区,成为本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可以肯定的是,届时,一个竞争力强、高效有序、业态丰富、充满活力的崭新大胡同将全面焕发新的光彩!
二、调结构促优化 老树绽新花
——抓服务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红桥区区长张泉芬说,作为天津城市发源地的老城区,红桥区犹如一株根深叶茂、底蕴深厚的老树,想要历久长青,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必须要生发出更多的枝丫和新绿,才会产生持久的生命力。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逐步深化,红桥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不加速发展,就不能承担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因此,在整合挖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旧厂房积极发展创意产业;整合楼宇和商贸载体,发展科技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全力实施西沽公园改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新建和改建相结合,全面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在这一轮的结构调整中,红桥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服务业焕发活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
创意产业一马当先。红桥区引入时尚LOFT设计理念,改造破旧工业仓库,创立了全市第一家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意库创意产业园。
这个到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创意园区,在成立伊始就把目光锁定在青年创业者和新兴创意产业的扶植和发展:为大学生创业群体和中小企业打造了投融资绿色通道,通过与科技投资公司合作,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科技部和天津市科委的政府资金支持。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包括联保抵押等融资帮助。打造一站式创意服务平台,引入了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入区,一站式办理报税、年检等业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企业成立咨询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免费为大学生创业者办理公司注册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意库重金打造三维设计数据处理中心、立体影像制作中心、三维立体展示中心等6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投入百万资金引入了本市唯一一台立体打印机,通过精确到0.1毫米的三维数据扫描和快速成型技术,可直接打印立体成品,大大缩短产品制模时间,压缩制模成本;多通道立体环幕的三维立体展示中心,通过高逼真度的4D电影院级表现力,可以让用户以步行、甚至飞行的方式自由掌控在场景中游走的路线。这些设计表现平台全部向园区内企业开放,以免费、资助等方式提供大学生创业者使用,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技术成本。
优质的服务和发展环境,使园区年轻的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目前入驻企业已达到110多家,累计纳税超过2000万元,培育了一大批创意产业领军人物。年仅24岁的张坤宇毕业后2009年在意库产业园区创办的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信息技术开发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主要经营数字矿山、机械制造和云计算服务业务,仅一年时间其业务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不久卓朗科技开发研制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集装箱式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意库建成。该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密度节点摆放,并具有可移动性强、维护成本低、绿色环保等特点,批量生产后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随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装饰装潢、工程勘测等大批全国各地的企业入驻,意库正在努力打造成全国首家城市空间设计基地。目前,二期CD区扩址改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建成后预计可再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创效能力将会翻番。红桥已初步形成以意库创意产业园为核心,以天津创意街为主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红桥区的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全市前列。
科技服务业悄然兴起。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是红桥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经济贡献率提升的突出体现。光荣道地区原为创效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域,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较差。为彻底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其周边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作用,经过对规划和产业定位的反复论证,红桥区政府下决心投入巨资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规划建设科技产业园,整个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分五个区域进行分期建设,将全力打造成为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国际都市科技园(一期)是该园区的起步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达到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建成后可吸引近千家企业入驻,将成为红桥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由深圳宝能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深圳宝能创业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今年5月,红桥区与北科建生命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定协议,将对园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文化旅游业厚积薄发。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红桥区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红桥区区长张泉芬说:“红桥区拥有三河五岸的生态优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生态、文化与经济融合得好,我们整个的发展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红桥区积极振兴文化产业,积极挖掘、引进并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改造前的西沽公园设施年久失修,原有的园林休闲功能萎缩。为了大力弘扬漕运文化和津沽文化,投资近亿元对西沽公园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不仅使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而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吸引了大批知名文化企业遇文化设施纷纷进驻。8月下旬,津门书画大师梁崎和龚望纪念馆开馆迎客;仅隔两日,享誉中外的全国书画界龙头企业荣宝斋在天津设立的分店也在西沽公园正式开业,这也是荣宝斋在北京之外建立的首家控股公司。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的荣宝斋,在书画行业享有很高声誉,其天津分店作为龙头企业与梁崎和龚望纪念馆、西沽书画院等文化载体相互融合呼应,形成以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技艺培训、艺术藏品鉴赏展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为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品位文化聚集区。
三、抓优化促升级 老酒沁新香
——抓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推进特色街区建设,让传统服务业焕发活力
在拆迁导致的商贸载体减少,服务业大项目又在建设之中的现有条件下,红桥区不等不靠, 围绕“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从产业优化升级入手,制定了加快推进特色街区建设的发展措施,采取政府主导、政府投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展开了一场攻坚战。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指挥,制定方案、审查规划、筹措资金,短短一年,计划中的六条特色街区相继开工建设,其中升级改造后开解的估衣街与全新亮相的天津创意街以其准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的估衣街目前已成为大胡同商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均客流量逾5万人次,节假日达到10万至12万人次。但估衣街一度也遭遇了发展瓶颈。2009年提升改造前,这条从东向西300多米长的街道,商铺设施陈旧,经营业态落后,服务管理滞后,大量廉价的商品堆积如山,冷冷清清,疲态尽显。在人们眼里,估衣街全然没有了百年老商街的繁华和活力。红桥区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累计投资1500万元,对原估衣街的重点硬件设施进行了整体提升,对该街商业业态进行了调整,将估衣街打造成了以老字号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支撑、以商贸购物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依托的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天津特色民俗商贸街。改造后的估衣街有店铺68家,经营面积达6700平方米,引进了耳朵眼、正兴德、同升和等一批知名老字号企业和大光明眼镜、红都服装等特色商品店,提升改造后的估衣街去年重新开街,古色古香、充满传统文化遗韵,经营十分火爆,并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举办了“十一”购物节、谦祥益相声曲艺文化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绝活展示体验活动、西式音乐演奏表演活动等,日客流量在高峰时可达3万人,日交易额达到30万元,集聚了人气,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影响,已极大提升了大胡同商贸区的整体形象,扩大了商贸区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作为天津市今年重点建设的10条特色商业街区之一的天津创意街,改造前沿街(原湘潭道)共有各类大小商铺、企业68家,多为小型低端餐饮和面向周边居民的作坊型、服务类小商铺,经常是“里空外卖”,摊贩们在马路上摆摊设点,是历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自去年8月份开始,红桥区政府投资2400万元,按照创意产品的交易平台、创意文化的整合平台、创意人才的培育平台和创意城市展示平台的新功能定位,经过两期改扩建工程,目前沿街商铺达到近100个,引进了冠琦动漫总部基地、上海品味创意产品展示店、假日100设计工坊、工业设计红星奖体验馆以及千年窑火瓷艺术展示店等多家创意型商铺。同时通过建设街区主题雕塑、火车文化主题公园等设施,成为本市创意产品展示、展卖、创意体验、创意休闲、创意消费为主导业态的创意特色街区,其创意、新潮、时尚的元素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文化新地标。
红桥区还利用津酒的品牌优势,正在规划建设天津酒文化特色街;利用运河的生态美景,打造独具田园特色的南运河美食街。通过这样的“点石成金”,红桥区的产业结构在转型中得到提升发展。这瓶历史上曾芳香四溢的老酒,已然飘溢出沁人心脾的新香。
红桥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出路,坚定了信心,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西站综合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的降临,红桥区还将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核心,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量”和“质”的同步飞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于一个老城区的发展来讲,尽管前行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乘上科学发展的轻舟,一定会实现快速持续发展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