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市水产研究所发布《2010年本市渤海人工增殖评估报告》,本市渤海人工增殖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2010年,本市放流的中国对虾回捕产值达1.2亿元,回捕率高达2.4%。
2010年,本市共在汉沽、大港和塘沽外海放流1.0-1.2厘米中国对虾苗种6.7亿尾;本市船只共回捕中国对虾114吨;河北、辽宁外省船只在天津海域捕获中国对虾量近540吨。合计天津海域已生产中国对虾达650吨,远超过2009年的632吨和2008年的24.7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非常显著。中国对虾的人工增殖放流使渤海湾生态结构、生物种群结构继续得到改善。通过几年的增殖放流,不仅恢复了中国对虾的自然资源,也为中国对虾的捕捞群体进行了补充,为自然繁殖提供了亲本群体,将使中国对虾产量中自然繁殖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增殖放流的生态效益将逐步凸显出来。据统计,通过近年来的人工增殖放流,目前本市境内的渤海海域近海水生生物品种总量已超过了100种。
为加快修复渤海“蓝色粮仓”,2011年,本市将继续加大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梭鱼、金乌贼、毛蚶、牙鲆等区域性品种的增殖放流力度,放流总量预计将超过7亿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