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园区招商网
园区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富而求知 乐中求美

2011-05-16 07:57    发布者:冯盛    浏览:570
富而求知 乐中求美

  太阳洒尽了最后的余晖,暮色弥漫而来。本市旅游涉外村——西青区大寺镇王村的音乐喷泉广场千盏霓虹次第点亮,一曲欢快的“恰恰”响了起来。忙碌了一天,人们的夜生活拉开了帷幕。


  此时的乡亲们,就像一只只拴着线的“风筝”,只要大喇叭里的音乐一响,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洗碗,都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兴冲冲地跑到广场上汇合。“嘣嚓嚓”、“嘣嚓嚓”,投入地跳上一晚,再与前来度假的老外们“比划加单词”地聊上一会儿,然后回家,这一宿的梦都会特别香甜。


  不论是村党总支书记于盛宽,还是来了又走的国际旅行团队,无不感慨于这千人热舞的场面。这些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王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不仅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找到了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做物质的富翁 更做精神的贵族


  村民田金桐没想到,一直在家带孩子的媳妇儿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最近,总有人在他耳边念叨,“行啊,你媳妇儿跳舞又得奖了,大照片都贴出来啦!”“你媳妇儿有两下子,我家那位都当奶奶了,居然也迷上跳舞了。”


  田金桐嘿嘿一乐。他知道有点儿艺术细胞的媳妇儿参加了村里的农民艺术团,每天风风火火地教姐妹们跳新疆舞、现代舞、广场舞,四十出头了仿佛又有了小姑娘的青春活力。


  其实,更加“青春”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叫李德志,大学里的高级政工师,村里人无论长幼都尊称他“李大爷”,退休后被王村聘请专职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兼任艺术团负责人。
  到王村近10年,他发现新农村建设使村里的变化很大。“我刚来时,乡亲们住的是平房,这些年全村百姓打了一场翻身仗,搬进了宽敞的公寓,还有相当一部分住进了别墅。前几天每人又分到30平方米的保障房,老年人每人一个月领1000多元的生活费。”在李德志眼里,王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变、收入的增长,更可贵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也随之而变。


  最先变的是村干部。“如果说经济是‘骨架’,那么文化就是‘灵魂’。一个人有再多的钱,要是没了‘灵魂’,不就是一具空壳吗?”于盛宽认为,在跨入小康生活的今天,王村既要做物质的富翁,也要做精神的贵族。


  然而农村的文化生活,并不像城里——各种文化、娱乐、健身场所随处可见,很多农村仅有的娱乐无非是聊闲天、打麻将、看电视。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吸引他们争做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王村决定营造一个专供精神食粮的“小王国”。2008年,先后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健身广场、24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1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室内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拉丁舞场、农民书屋、村民学校、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样样俱全,全部按照最高标准建设,而且所有场馆都不对外营业,全部作为百姓的福利,让乡亲们无偿使用。


  从7岁到70岁 全村共“文体”


  如何让一个新鲜事物,尽快入脑入心?


  农村人较为保守,直接发动他们走出家门参加文体活动,可能会事倍功半。看到村里成群结队、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于盛宽决定——精神文明就从娃娃抓起。


  一个拉丁舞培训班成立了,请来了天津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教师。当老师迈着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动感的舞步时,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当时就有30个孩子报名。


  从此,每周二、四、六下午放学后,这个小村上空就回旋着桑巴、伦巴、斗牛、恰恰的舞曲,孩子们跳、家长们看。时间长了,在孩子们的鼓动下,大人们也跃跃欲试。


  时机成熟了。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女子鼓乐队、群体健身队、戏曲班相继建成了,包括少儿拉丁舞队在内的农民艺术团成立了,下到7岁儿童、上至7旬老人,都争着“玩”起了音乐。每个队伍都聘请专业老师,一、三、五练习鼓乐,二、四、六学习舞蹈,同时还穿插拉丁、合唱团、戏曲班的排练,各个队伍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演出,光是各种奖杯、奖状已经摆满了一屋子。“两个小时的晚会,我们全包没问题,还有人因为挤不上去着急呢!”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乡亲们正在积极准备节目,李德志被大家的热情感动了,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把家都搬到了王村。


  村民学校也成了人气较高的场所。配合村里的涉外接待,举办了各种讲座和培训班。张振林家连续参加两次礼仪培训班,“上了培训班才知道,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很不雅,通过学习了解了更多的礼仪知识,比如不要随便问女同志的年龄、婚姻状况;见面时,男同志不要主动与女同志握手;西装上衣的最后一个扣子不要扣。”


  农家书屋建成了,首批图书1500册,有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和一些历史题材的书。“过去农村人哪舍得买书啊,去书店也是给孩子买,自己买书觉得浪费。”一些前来看书的村民实话实说,现在只要一闲下来,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借几本回家看。有一次,一位村民把书借走好长时间没还,管理员见了就问:“你那本书好看吗?”这位村民回答:“您别急,我一边看一边抄,还没抄完呢!”管理员很感动,没想到大家看书都这么认真。


  比金钱还贵重的软实力


  田金桐忽然发现,自打媳妇儿参加了艺术团,他家的家庭分工就悄然改变了。过去他在家里是“甩手掌柜”,媳妇儿整天围着两个孩子、围着锅台忙得焦头烂额。现在,媳妇儿在家练舞,他下班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带孩子、干家务,夫妻俩讨论的话题宽泛了,不再只有家长里短,有时还有艺术和音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这个小家庭注入了活力。


  来自美国加州的约翰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这几年,他自费跑了大半个中国。到了王村,在他这个洋人的眼里,他再也无法把王村人与传统的农村人画等号。他觉得王村的女人们都特别爱美,晚上跳舞时穿的衣服一定和白天见面时的不一样,大家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公共场所很讲秩序,都压低了声音讲话,向客人们承诺的事,都是及时兑现。


  这种外在的变化,也引发了内心的改变,一次次演出、获奖,与城里人同台共舞,让乡亲们自信了。有一次孩子们参加全市拉丁舞大赛,在400多个选手中,分别获得了两个年龄组集体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同时双人拉丁舞获全市冠军,领奖时当评委们得知这些孩子来自农村时,都竖起了大拇指。


  经常请一些专家、教授到村里讲课、座谈,接触的人多了,很多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张振林家接待了几次日本教师代表团,在与日本朋友交流中,他教育孩子的方式越发“洋派”。每次有外国人到家,都是女儿担任翻译,他惊讶地发现了女儿的这一特长,也跟外国人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他鼓励孩子给日本朋友写信,在与日本人的书信往来中,女儿对日本文化有了兴趣,高考时考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村干部们也感到了乡亲们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是,大家对班子的误解少了,很多事情不用再挨家挨户做工作。“视野宽了,对外界了解多了,现在村里有什么事,只要在村内网站上发出帖子,绝大多数都‘顶’。”村网站管理员告诉记者。


  几年前,投资5000万搞文体设施,那时有人说,以王村优越的地理位置,用5000万投资实体,一定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初的巨资投入并没有带来金钱的回报,而是让人们有了精神的愉悦、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加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发生了可喜的改变。“这是一个村子的软实力,是任何金钱买不到的。”于盛宽这样说。

0 顶一下
标签: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评论总数:0

网友评论

电话:
022-58691068
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工业区
网址:
电话咨询
400-168-601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选址
  • 土地厂房咨询
  • 融资贴息扶持
  • 其他投资咨询